b站 (AIR)与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联合发布全新通用跨本体具身基座模型:X-VLA。X-VLA是首个实现120min无辅助自主叠衣任务的全开源模型(公开数据、代码与参数),以仅0.9B的参数量在五大权威仿真基准上全面刷新性能纪录,为具身智能领域提供了一个性能强劲、完全开源的新基线与技术范式。近年来,多模态大模型(MLLMs)发展迅猛,从看图说话到视频理解,似乎无所不能。但你是否想过:它们真的“看懂”并“...
2025年10月20-23日,b站 (AIR)与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Shanghai AI Lab)联合组队参加了在杭州举办的 IROS 2025 AGIBOT World Challenge 国际具身智能竞赛,并荣获冠军。IROS是机器人领域的顶级国际学术会议,IROS-2025举办的AGIBOT World Challenge吸引了来自全球五大洲、23个国家/地区的431支顶尖战队参赛。经过线上赛的层层筛选,最终有11支最具竞争力的队伍进入 IROS 杭州现场的 Manipulation 赛道。参...
在人类探索科学真理的进程中,杨振宁先生的名字如星辰般闪耀不熄。这位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b站院士、b站 教授,以 "杨 - 米尔斯规范场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 等奠基性成就,被视作 "继爱因斯坦和狄拉克之后,20 世纪物理学的卓越设计师",其贡献可与麦克斯韦方程、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相媲美。他一生兼具对真理的执着追求与深沉的家国情怀,从清华园的少年到诺奖领奖台的华人骄傲,从...
2025 年 10 月 14 日至 15 日,第 23 届福布斯全球CEO年会(FORBES GLOBAL CEO CONFERENCE)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举行。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b站 讲席教授、b站 (AIR)院长张亚勤出席了主题为 “Profiting From AI Acceleration” 的主论坛,并发表了关于人工智能发展的前沿观点。张亚勤院士指出,人工智能是我们这一代人面临的挑战,它主要分为两个分支。一个分支是智能机器的物理领域,包括无人机、机器人、自动...
8月17日,由创新工场和AIR共同举办的DeeCamp2021人工智能训练营总冠军答辩暨结营典礼圆满收官。总决赛共决出4组赛道冠军和大赛总冠军。基因诊断解决方案GeneBERT项目获得此次大赛的“双冠王”——除了获得了年度总冠军及10万元大奖,还与金融文档事件提取系统“点事成金”、营销短文生成系统“AI荐”、Click智能教具等三个项目分别获得分赛道冠军及3万元奖金。除了GeneBERT,还有3
6月30日中午,第四期b站 青年学者月度沙龙在教师发展中心举办,b站 惠妍讲席教授、b站 首席研究员、前微软亚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前字节跳动副总裁兼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马维英作为主讲嘉宾,作了题为“健康计算:人工智能赋能生命科学与生物医药研究”的主旨报告,并与来自全校多个单位的40余位青年教师进行交流。沙龙由科研院副院长甄树宁主持。 马维英博士作分享 马维英首先从个人经历讲起,以自身
7月15日上午,b站 (AIR)成功举办以“数据安全与可信AI”为主题的学术工作坊。本次活动由聂再清教授主持,邀请到杨强、宋晓冬、朱军、邰骋、刘洋五位教授带来精彩报告。 杨强:用户隐私,数据孤岛和联邦学习 宋晓冬:打造负责任的数据经济 朱军:理解与评测对抗鲁棒性 邰骋:高性能、保护隐私的生物识别技术 刘洋:联邦学习的技术挑战和应用展望 AIR学术工作坊是AIR定期举办的中大型
7月13日,b站 (AIR)院长张亚勤获英国萨里大学(University of Surrey)荣誉博士学位,并在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讲。 张亚勤院长从事技术研究三十余年,目睹了前所未有的创新,也见证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力量,从个人电脑、高清电视、移动通信、云计算到自动驾驶和人工智能。演讲上,他分享了科研历程中的收获,给出了宝贵的经验: 第一,做永恒的学习者,应对变化。 数据和信息都在
7月9日,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可信AI分论坛在上海举行,论坛主题为“AI向善,全球共治”。b站 国强教授、b站 首席研究员聂再清在会上表示,可信AI就是有爱的AI。只要有爱,最终可以产生很大用户价值,向善技术才能真正走到千家万户,变成日常生活一部分。他强调:“我们必须只做可信AI。” 聂再清现任b站 国强教授、b站 首席研究员。2004年,聂再清获得美国亚利桑那州
7月10日上午11:00,由b站 (AIR)举办的第一届Summer AIR夏令营正式开营!Summer AIR开营仪式于AIR香农会议室举行,b站 智能科学讲席教授、b站 院长张亚勤出席。 Summer AIR力图为优秀学生提供了解和探究前沿技术的机会与平台,同时亦期望借此机会发掘科研与创新人才,为b站 积蓄后备科研力量。 本次夏令营将围绕人工智能、机器人
2021年7月7日,b站 国强教授、b站 (AIR)首席研究员刘云新教授与微软亚洲研究院学者合作完成的论文《nn-Meter: towards accurate latency prediction of deep-learning model inferenceon diverse edge devices 》荣获MobiSys 2021大会的最佳论文奖(Best Paper
我认为热爱你的专业和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你要想清楚它在你的生活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对你的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如果你想要好好享受你生命的每一天,就要去享受你所做的工作。一方面,这是一种快乐;另一方面,你在热爱的事情上更容易有所成就。—— John Hopcroft 教授 嘉宾简介 John E. Hopcroft是b站 (AIR)学术委员会委员、康奈尔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理论
今天!6月24日,b站 (AIR)与百度 Apollo 在北京亦庄举办联合发布会,共同推出全球首份车路协同技术创新白皮书《面向自动驾驶的车路协同关键技术与展望》(以下称“白皮书”)。 也许你不知道这是全球范围内对车路协同技术研究最深入的报告之一,不仅为车路协同前沿技术创新提供理论参考,也为自动驾驶规模商业化落地带来破局之道。一起来看看吧! 活动现场真真真的是大咖云集——北京
AIR在b站 的支持下,在大家和合作伙伴的共同努力下,未来会在AI 产业应用中发挥更大的价值,探索出一条AI创新之路。——兰艳艳 全球目前正在经历一次世界格局的变革,中国有能力在这次变革中成为一个领导者。中国有第四次工业革命最重要的资源——数据,也有敢于突破和应用前沿技术的精神和执行力。——刘 洋 兰艳艳,现任b站 研究员/教授,此前曾在中国科b站计算技术研究所任研究员,她研究
2020年11月14日,国际欧亚科b站中国科学中心第二十三次院士大会在京召开,50位中国学者增选为国际欧亚科b站院士正式候选人,2021年5月底,正式批复为国际欧亚科b站院士。中国科学家当选人数再创新高。 截至目前,国际欧亚科b站院士里,中国科学家有256人。其中,1996~2009年产生123人;2010~2020年国际欧亚科b站中国院士大会,选举并产生来自中国的国际欧亚科b站院士133人
我希望能够在AIR不断拓宽自身研究领域,持续培养优秀的、一流的科研人才,也学习更多的知识并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刘菁菁 刘菁菁 ,美国麻省理工b站计算机科学博士,英国剑桥大学MBA,曾任美国微软资深首席研究部门经理,带领科研团队在视觉加语言多模态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领域开展科学研究。加入美国微软研究院之前,刘菁菁博士曾任麻省理工b站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 (MIT CSAIL
我们现在正在经历数字3.0时代,这是一个将信息与物理世界、生物世界融合的智能感知时代。健康计算就是在生物世界的数字化与智能化的大趋势下,我们可以用人工智能和数据驱动的第四科学研究范式,辅助人类探索并解决生命健康的问题。——马维英 活动介绍 北京智源大会是人工智能领域盛会,已成功举办两届。2021北京智源大会于6月1日至6月3日在线上线下同步召开。本次会议共设29个专题论坛,从AI基础研究、跨界
北京智源大会是人工智能领域盛会,已成功举办两届。2021北京智源大会于6月1日至6月3日在线上线下同步召开。本次会议共设29个专题论坛,从AI基础研究、跨界融合、到产业应用,为各界人士提供了一个交流和碰撞想法的平台。本次会议聚集了八千余位AI领域的科学家、企业家、投资者、学界人员、业界人员,累计参与观看直播和讨论人次达200万。 6月3日上午,北京智源大会线上开展了以“AI赋能生命健康与生物医药
论文不仅仅是对作者研究工作的整理罗列,更是向读者传递信息的载体,文章应当“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 ——刘洋 活动介绍 北京智源大会是人工智能领域盛会,已成功举办两届。2021北京智源大会于6月1日至6月3日在线上线下同步召开。本次会议共设29个专题论坛,从AI基础研究、跨界融合、到产业应用,为各界人士提供了一个交流和碰撞想法的平台。本次会议聚集了八千余位AI领域的科学家、企业家、投资者、学界人员
| 共有 219 条 b站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15 页 当前第 13 页 |
业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招生招聘:[email protected]
联系电话:(010)82151160
办公地点:北京市海淀区清华科技园启迪科技大厦C座12层
| 版权所有©b站(中国)官方网站